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时代,已经走到了近代,指向着现代。
源远流长的中国戏剧,遇到了一个剧烈动荡、亟待创新的时代。
地方戏也罢,昆曲折子戏也罢,饮誉朝野的京剧也罢,都躲不过历史潮流的冲激。
一 近代人的思考
20世纪刚开始不久,世事纷乱,国难频频。
出人意料的是,一批最前卫也最繁忙的思想文化界的人士竟然先后两次对中国戏剧进行了集中的思考和讨论。
第一次是世纪初年,第二次是五四前夕,其间相隔约有十余年。
这期间,中国需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汗牛充栋,为什么要反复地注目于看似已经破落的戏剧?人们疑惑了。
在此以前,中国戏剧也经受过许多理论家的评论和分析,但基本属于同一文化系列中的自我调整;这次不同了,它所经受的是一种环视过世界文化的目光,它所遭遇的是一种急于想改变中国思想文化现状的焦灼。
思考者对于思考对象,有点陌生,有点异样,甚至,还有点威胁。
这种思考不细致、不周到,却颇为冷峻和苛刻。
国家的命运、时代的责任都包含在这种思考中,因此思考的内容常常伸出戏剧问题之外。
这个时代离今天并不太远,那个时候所开启的许多社会思想课题,今天还在重新被提出。
其实,这也可看作是同一个思考的直接延续。
一、世纪初的第一度思考
参加对中国戏剧的第一度思考的,有严复(1854—1921)、梁启超(1873—1929)、夏曾佑(1865—1924)、陈独秀(1879—1942)、柳亚子(1887—1958)等思想文化界的著名人物。
这些人的意见并不相同,但作为一个时代群体,又有接近之处。
他们的这一次思考,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重新确认了戏剧文化的重要社会作用。
早在1897年,启蒙思想家严复曾和夏曾佑一起为天津国闻报馆合写了《本馆附印说部缘起》,申述了小说、戏剧的巨大社会效能。
他们说,只要随便找一个路人,问他三国、水浒人物,问他唐明皇、杨贵妃、张生、莺莺、柳梦梅、杜丽娘,他大抵都能知道,因为这些人物通过一些传播很广的小说、戏剧作品而深入人心。
由于小说、戏剧在语言表述上通俗、细致,在内容上能通过虚构让人获得满足,因而“其入人之深、行世之远,几几出于经史之上”
。
这样,它们也就具有了把持天下人心风俗的功能。
充分利用它们,就能“使民开化”
。
(《国闻报附印说部缘起》,《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
)
梁启超则在著名论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具体论及了戏剧的情感刺激作用:
我本肃然庄也,乃读实甫之“琴心”
、“酬简”
,东塘之“眠香”
、“访翠”
,何以忽然情动?若是者,皆所谓刺激也。
大抵脑筋愈敏之人,则受刺激力也愈速且剧。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琴心”
、“酬简”
为《西厢记》折名;“眠香”
正文结束,番外中从小到大,她就是这样的爱着她,心甘情愿,从生到死。可是他却厌恶死了她。她深爱着,他就是她的全世界,可和他相处却太难。他不择手段冷冰冰的看着她遭受了父亲被他陷害成为植物人自己差点失去腿差点被逼迫喝下堕胎药最后带着肚子里的孩子跳崖的悲惨遭遇如果有来生,我宁愿不要...
想玩暧昧,兵王太累。暗杀任务?不接!保镖任务?太累!什。。什么?谈恋爱的任务?等等,这个可以有。更新时间早晨11点,下午3点,下午5点各一更,每天保底三更,不定时也会加更。...
她,生来就是一个无泪的美人。胸中之气无法纾解,所以五内郁结。正如神医所说,只有经历大悲大恸,才能逼出泪来。去哪里经历这大悲?一夜梦回,深宫独留心碎。时过境迁,那时的深情还能否换回笑颜?...
霸道总裁反无间道?!手握400亿美元资产,身价每秒都在成倍增加?那又怎么样!顾晞阳,你遇到我乐天颂,算是到了八辈子的霉!老婆是用来宠的,我乐天颂是用来供奉的!你管我是私家侦探还是你的独家特工?敢对我不好,等着跪搓衣板吧!...
黎绡这辈子干过最不靠谱的事,就是进错了门,撩错了人!惹上权势滔天的大人物,她该庆幸还是自认倒霉?两个都不要,要逃!她被反手扣住撩完就跑?没门!多年后一个萌萌哒小家伙当街抱住她的大腿撒桥美女姐姐,你应聘我女朋友,好不好?黎绡看了小家伙一眼,问女朋友?小家伙身后的男人脸黑不可以!但她可以应...
我经历传说中的龙泉乡事件和95年的僵尸事件后申请了退役。2000年夏季的一天,曾经的一个战友来到我家里,告诉我关于98年特大洪水的一些内幕。以及他需要我的帮助,当他拉起右手上遮盖的手套时,看到了不属于人类该出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