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汉唐戏事,略如上述。
应该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戏剧的信息确已大量出现;然而又毋庸讳言,直至唐代,还没有迎来真正的戏剧时代。
唐代,是诗的时代。
因此,也是音乐、舞蹈、书法的时代。
借用黑格尔的概念,汉代,以洋洋洒洒的汉赋和博大精深的史学为代表,达到的是一种史诗式的自觉;唐代,则达到了抒情诗式的自觉,处处闪耀着独立的个体自由。
“戏剧应该是史诗的原则和抒情诗的原则经过调解(互相转化)的统一。”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
)直吐心怀的情感抒发,对戏剧不很相宜,因为“戏剧的动作并不限于某一既定目的不经干扰就达到的简单的实现,而是要涉及情境,情欲和人物性格的冲突,因而导致动作和反动作,而这些动作和反动作又必然导致斗争和分裂的调解。”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
)从这个意义上说,抒情诗的繁荣和戏剧的繁荣,总是很难并存于世。
在古希腊,最著名的抒情诗人萨福合乎逻辑地活跃于悲、喜剧兴盛之前。
印度近代诗人泰戈尔(1861—1941)的一段有趣自述,从个人的角度说明了这个道理:
短诗不断地不招自来,这样就妨碍我把剧本写下去。
若不因为这缘故,我大可以把叩我心门的一些思想,放进两三个剧本里去。
我恐怕必须等到寒冷的冬天。
除了《齐德拉》以外,我的所有的剧本都是在冬天里写成的。
在那个季节,抒情的意味容易变冷,人就有工夫去写剧本了。
(泰戈尔:《孟加拉风光》。
)
泰戈尔说的只是他个人,其实,这个原则在更大的历史范围内也很适合:只有在抒情气氛适当冷却之后,才能大规模地涌现戏剧。
当诗歌从“才气发扬”
的“唐体”
,一转为“思虑深沉”
的“宋调”
,(钱钟书:《谈艺录》。
)戏剧的成长才有了更确实的时机;而中国戏剧的真正繁荣,则发生于一个诗歌创作相当零落的时代。
从诗歌美跃升为戏剧美,会带来创作观念上的不小转变。
即使在戏剧繁荣的元、明、清三代,中国剧作家也大多是会写诗的,但他们在诗歌观念上与纯粹的诗人有很大的区别。
有一条很著名,但又未可尽信的资料,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参考。
清人赵执信(1662—1744)在《谈龙录》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剧作家洪昇(1645—1704)与诗人王士祯(1634—1711)、赵执信一起论诗。
仙武召唤系统,诛天万界天骄人物无人不可招,只要你完成相应的任务或有足够的召唤点即可召唤人物前来为你效忠。什么?系统不具有兑换武技武器丹药的功能?不存在,我召唤出来的人物自带有功法武器丹药,没有,他们可以传授给自己,其中拥有炼丹,炼器职业的人物还可以为自己炼造。什么?没有兑换天材地宝的功能?搞不搞笑,万千小弟...
当末日降临,人性失去枷锁后,是善良亦或是罪恶?为了对抗末日的毁灭,一具具的改造人被创造出来,他们是希望,他们是罪恶。创造与毁灭的复杂矛盾体,救赎与灭亡的极端结合。虫族,变种人,改造人,普通人,在已经彻底混乱的生存食物链中,他们都是卑微的,但又都是伟大的。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人性是也许是最多余的存在,但也是一切的希望所...
权力与金钱,征服与欲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快节奏社会,这些既是无数人的追求,又是他们的葬身之地。家遭横祸的官二代陆炎,父亲因一次意外车祸,不治身亡。本与官场再无渊源的他,却因为母亲与市委书记的特殊关系,凭此关系考取公务员,从此咸鱼翻身!成熟女秘书,漂亮女同事,知性女记者,丰满女医生等美女纷至沓来,情场与官场左右逢源。在权力的仕途上,他一路斩杀,红颜收尽,权力在手。...
天地初定,大道无序。今有众仙共立封神榜,定天地秩序,立九霄天庭,幽冥地府,封诸天神灵。紫霄门下道童清原,身作福薄命薄无仙根者,因一心修道,遂而下界。...
襄阳城下,单身孤骑,惊艳一枪。少室山中,剑问天下,独孤求败。光明之顶,圣火熊熊,飞扬跋扈。紫禁城内,金钱肆虐,天下第一。秦时明月,诸子百家,谁家天下?风云汇聚,洞天破碎,仙剑沉浮。宝莲灯裂,西游梦碎,封神再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传奇。一个少年穿行其中,见证了无数的传奇,最终,成为了不朽的传说。本书书友群4139...
罪,是什么?大洋回归校园第六本力作。...